诚信宣传 还原历史
——揭秘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历史真相
9月21日,山西汾酒集团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庆祝“汾酒·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全国人大、国家质检总局、全国政协、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有关领导,以及国内多位著名历史学家、纪实作家、经济学家和酒文化专家共同出席了纪念大会。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开幕。第一届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纪年、国歌和国旗,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成员。10月1日,根据第一届政协会议议定的内容,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第一届政协会议开闭幕日和开国大典之日,举行了三次国宴,这三次国宴是新中国成立伊始最早的国宴,即共和国第一国宴。据史料和历史相关人员佐证,当时被选为第一国宴用白酒的只有山西汾酒。
为再现汾酒这一民族品牌的辉煌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彰显企业诚信,汾酒集团搜集了当年举办新中国第一国宴时,周恩来和彭真等国家领导关于国宴用酒的批示;多方走访了当年参与国宴举办过程的亲历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并展示了当时时任汾酒厂恢复生产时的负责人杨汉三的笔记。多方资料证明,当年国宴采用的白酒就是汾酒。今年是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和建国62周年,值此之际,汾酒集团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并向社会首次公开展示收集的珍贵历史资料,借此展示汾酒品牌在历史上悠久的独特地位。
山西杏花村是我国蒸馏白酒的发源地。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该地区就有了酿酒的习俗,其酿造工艺也沿黄河流域及通商之路逐渐传遍全国。早在1500多年以前的北齐武成帝时期,汾酒已经成为宫廷御酒而备受推崇;晚唐大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更使山西杏花村家喻户晓;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山西高粱汾酒一举夺魁、蜚声海内外。建国后蝉联国家五届“中国名酒”称号。1948年6月,汾阳地区全境解放,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历史悠久的汾酒恢复了生产,并担负起新中国国宴用酒重任。共和国成立62周年,也是见证汾酒事业历史性飞跃发展的62年。汾酒的酿制技艺被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汾酒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的中国名酒;2006年,杏花村汾酒酿造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纪念大会上,著名历史专家纪连海、作家王晋军代表著名纪实作家权延赤用生动地史料和典故讲述了建国前后国宴用酒情况及汾酒在历史上的地位。长春电影制片厂制片人彭蓝郁通过展示当年国宴用酒有关批示、相关人的笔记和采访录音,讲述了自己筹备拍摄大型文献记录片《国典知见录》时对亲历者的采访经历,介绍了开国第一宴及其背后的故事。曾在50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过毛泽东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克俭,与毛泽东的多位亲友有过多次的接触,他在会上讲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汾酒之缘。离休老干部高彤,是第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亲历者,他回忆了当时的盛况。著名经济学家艾丰针对汾酒发展情况作了热情洋溢的精彩讲话。
据悉,汾酒集团在去年举办的公益拍卖中,拿出了20瓶高端形象产品国藏汾酒进行拍卖,创造了最高单价209万元,平均价153.8万元,总价3076万元三项名酒拍卖纪录。这些善款全部纳入了汾酒公益基金会。2011年汾酒公益基金会分别开展了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标的“2011汾酒公益杯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以“适量饮酒、健康饮酒、拒绝酒驾、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以及和教育部门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并尽其所能对其合适对象给予有效资助等多项公益活动。
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表示,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是传承中华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教科书,是见证中国白酒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汾酒文化有着诚信天下的名酒风范和儒雅浪漫的人文情怀,汾酒是中国的酒魂。到2015年,汾酒集团还将在山西举办世界酒文化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