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集团-ag官网

 
 
 
 
 
 
 
( 86-0358) 7329666

 

 
 
  新闻资讯
 
汾酒集团加快发展报道之一:举品牌 激扬千年积淀
    2005/5/26 8:43:22
举品牌  激扬千年积淀
 
——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发展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胡果  梁晓丽  崔新龙   张云

    “制造产品易,创造品牌难,而唤醒激活一个老品牌的重生,则是难上加难。”谈起汾酒这些年来走过的品牌之路,汾酒人感慨颇多。

    1998年发生在文水的“假酒案”,殃及汾酒“败走麦城”,直到2002年初,汾酒省外市场销售额仍在全面下滑,许多经销商在节节退守中悄然淡出汾酒销售网络,“一流的品质,二流的价格,三流的包装”,淡薄的品牌意识使汾酒面临着成为地方酒的危机。

    短短几年的励精图治,汾酒这一拥有1500余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品牌获得了新生,经济效益连续三年实现“三级跳”,其品牌之路也越走越宽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汾酒,竹叶青系列产品大举进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河北、河南、山东等周边市场白酒营销网络的控制权又重新被汾酒人掌握;汾酒四川销售公司逐步向“五粮液”家门口渗透……

授权经营,激活千年品牌重生

    过去的几年,白酒行业的老品牌活得都很不容易。董酒被兼并,朗酒被民营企业托管,古井酒厂效益急转直下……在“价格战”、“营销战”过后,名白酒企业都在苦觅赢取市场的良方。

    客观地讲,汾酒人在品牌之路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思考与探索。1985年,他们开发出特制老白汾酒,其陶瓷复古包装为全国首创;1993年,汾酒改制,成为全国名白酒销售第一股,其市场份额占据了全国名白酒销售的半璧江山;同一年,汾酒在同行业首试“工商联发”模式,28度竹叶青和25度汾酒产品热销福建、日本市场,这比“五粮液”工商联发“五粮醇”的时间还早了两年。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专家评估汾酒品牌价值为26亿元人民币。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的变化,到2002年初,企业开发品牌没有明晰的市场定位,“杏花村”驰名品牌和汾酒、竹叶青品牌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合力。而市场对价格、包装及宣传促销有了更高的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汾酒经济效益持续下滑。

    2002年,省政府授权经营成为汾酒事业的转折点。集团领导班子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统一了认识——只有实施品牌战略,企业才有出路。董事长郭双威认为,产品是品牌的载体,而机制则是品牌的先决所在,只有构建灵活的决策指挥系统,才能提高品牌快速反应市场的能力。因此,他们把创新企业管理体系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突破口。

    他们调整优化了企业的组织机构,建立科技质量、营销、财务、物流四大中心,通过中心统筹运作,以生产制造保证品牌质量,营销过程发挥品牌优势,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形象,文化底蕴支撑品牌内涵。品牌核心的东西是质量。他们有四级质量控制体系,在感观、外包装、理化、卫生四方面还有更高的内控标准,因此,汾酒在此100%达到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原酒的特优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4.92%,2003年为5.8%,2004年达到6.35%。2003年底,中国质量协会、中消协等部门在全国市场调查中,汾酒的总体满意度、口感、气味均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汾酒人将这一成果命名为《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今年3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第11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填补了我省在国家企业管理创新最高奖项上的空白。专家组的评价为:前沿性强,创新点多,效益明显,解决了大企业集团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问题。

品牌开发,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然,实施品牌战略并不是组建几个中心,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必须赋予老产品新概念,老品牌新形象。

     他们首先面临的是品牌定位问题。在浓香型白酒统领市场的情况下,汾酒是否也要像西凤酒一样“改嫁”香型?其次是品牌理念问题。只生产百姓喝得起的酒还是追求更多的市场关注点?经过集思广益,企业内部达成一致:清香型白酒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与国际白酒口味更为接近,是汾酒品牌国际化的潜在优势。因此,在品牌定位上,他们坚持清香型不动摇。并根据人们消费越来越注重营养、保健的趋势,确定了以杏花村系列低价位酒占领市场,老白汾系列中档酒提升品牌形象,青花瓷等高端酒传播品牌文化,创造利润的产品开发思路,同时开发营养保健的竹叶青、干红系列品牌。

    市场对新产品的追求是永恒的,再好的品牌也必须不断提升。2003年底,考虑到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的现状,他们启动了国藏汾酒系列的开发工程。他们咨询了国内的白酒专家,基酒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勾调了50年陈酿,工艺上也有了很大改进,口感特绵、特甜、特香;外包装采用仿玛瑙瓶,就瓶形、防伪、理念、创意等因素进行市场调查,前后近一年才定型。2004年12月,国藏汾酒成为国家博物馆惟一收藏的白酒。应当说,国藏汾酒是他们在充分挖掘汾酒文化的基础上,全心打造的国字号品牌,其以“水禾精华,厚德载物,清香至尊“为文化、品质诉求点,与五粮液、茅台等顶级品牌一起跻身白酒第一方阵。目前,国藏汾酒在浙江、北京、河南等市场销售一路看好。

    长期以来,竹叶青酒的品牌定位较好,但品牌价值较低。为此,他们开发了金象、国宝竹叶青,用低聚果糖替代绵白糖,工艺上进行了大胆改进,增加了浊度指标检查,解决了沉淀、褪色问题,提升了品牌质量被卫生部认定为保健名酒。

     在自主开发高端产品的同时,积极进行品牌低成本扩张,走企业合作之路。即选择经营不善,但具有生产、技术条件的企业,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汾酒集团派管理、技术、销售人员监控企业生产。企企合作迅速提升了杏花村低档产品的区域市场份额,还有利于中高档产品渗透区域市场。

品牌维护,打防结合助企业腾飞

    对于汾酒集团近年来的品牌延伸,消费者也存有疑虑:品牌开发过多、过快,是否会影响母品牌的形象提升。对此,是否会影响母品牌的形象提升。对此,销售公司总经理李春明认为,“开发品牌产品群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汾酒集团产品总共才有700余个品种,远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有适宜的产品群才能形成规模积聚效应,扩大市场,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对于质量、技术、信誉有问题的开发商,我们会坚决将他们剔除。”

    确实,在维护品牌形象,加强品牌管理方面,汾酒人颇下了一番工夫。他们通过新设的品牌管理部,对品牌的开发和延伸节奏采取控制,防止品牌价值提前透支,避免品牌之间自相竞争和品牌个性过于相近而造成市场、价格混乱。三年来,他们先后砍掉了近百种不符合规定的品牌,取消了数十个合作企业的产品开发资格,并精选开发商,与实力强劲的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在严格选择ag官网的合作伙伴的同时,他们加强了对商标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他们建立集团本身的特情系统,制定了打假举报奖励制度,依靠工商、质监等执法部门打击假冒商标、制假的行为;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他们围绕三大系列产品进行了大量的品牌储备,并防御性地注册了一些商标。对有自己特色、体现历史文化的外观设计申请专利,如青花瓷。广受关注的竹叶青商标被香港一商贸公司在越南恶意抢注事件,已进入二审尾声,如不出意外,该商标将会被裁定撤消。

    采访中,品牌部副主任张松峰告诉记者,竹叶青驰名商标的申请认定工作在积极进行中,年内有望获得认定。届时,汾酒集团将成为国内名白酒行业惟一拥有两个驰名品牌的企业,“杏花村”、“竹叶青”两大驰名品牌将如同企业的双翼,力促企业在品牌之路上更快、更远、更稳健地腾飞!

                                     (原载2005年5月12日《山西日报》头版)

 

会员之家 | 联系ag官网 | 客户反馈

ag官网的版权所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地图